AI崛起了,设计文化还重要吗? 设计文化探究有感

“设计文化”是设计师、创意产业从业人员进入较高阶段必然会涉及的问题,当我们从更高维度去看待设计的时候,有关“设计文化”的问题必然引起人们的反思。字面上来看,设计文化似乎只跟社会环境和设计师相关,实际上,设计文化的内涵还是比较丰富的。

到底什么是设计文化?设计文化有着怎么样的内涵?如何利用设计文化促进设计?特别是当前科技环境下,Ai辅助设计的兴起,如何从设计文化的角度评判Ai设计……,这些概念和问题可能模糊的存在于很多人的脑海中,每个人对这些概念和问题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因此也就很难有系统性的答案。然而厘清并理解这些概念和问题,对于一个设计师和创意人来说却无比重要。

通过近期对设计文化这一课题的学习研究,笔者对此话题有了更形象、更深刻、更系统、更全面的认知和理解,对于日常创意设计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 丰富和提高了设计文化的理论体系,加深了设计思维的理解深度。

 

1.设计文化的概念、特征和历史发展脉络的系统认知。

“设计文化”包含“设计”和“文化”两方面的内容,从概念的角度来说,设计是艺术、技术、发明、造物;文化是思想、社会、时尚、技术、商业、考古。“设计”—是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人,做出了各种不同的诠释。李砚祖教授认为:设计是人类改变原有事物,使其变化、增益、更新、发展的创造性活动。设计是构想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涉及人类一切有目的的价值创造活动。“设计”包涵了广泛的内容和内涵,与“文化”紧密相连,共同构建了涉及文化的基础框架。

设计与文化各自有着各自不同的特征,设计的特征是:创造性、交互性、人文性;而文化的特征是社会性、遗传变异性、互为性。设计与文化交相融合,紧密相连,发展成为设计文化。

设计文化经过“前现代”、 “现代”、“后现代”不同时期的发展,积累了众多的专业理论著作,这些著作对于我们系统的学习和理解设计文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设计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各自个性鲜明的“风尚”,因为计文化也是与“时间”有关的概念。不同时期的风尚引导着设计的视觉品位,影响着城市环境以及产品等设计趋势。在当下,互联网的时代,设计文化也发生着显著的变化,例如前些年兴起的“扁平化”换标风潮,Ai兴起,或许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人和Ai的交互影响,Ai设计的作品会形成独特的视觉语言和表达风格。

 

2.创新设计思维的系统理解。

设计是讲究“创新”的学科,同时也是创意的学问。设计的本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创新”。作为设计师或者创意工作者而言,追求创新就要懂得如何去“思维”。设计思维具有理性的逻辑性和感性的形象性交互的特征。要深刻理解设计思维,还要从源头上懂得设计思维的原生类型以及设计思维的运作机制,这对于设计师或者设计工作者来说可以从根本上去感知和理解设计思维,并且从设计思维的不同角度帮助我们去思考创新设计。

1)思维是人类所具有的高级认知活动。信息论的观点认为:思维是对新输入的信息与大脑内存储的知识经验进行的一些列心智操作过程。思维的过程是复杂的,类型是不同的。从抽象性来看思维可以分为:直观行为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从目的性来看思维可以分为上升性思维、求解性思维、判断性思维;从智力品质上可以划分为再现性思维和创造型思维。可见,思维的类型是多样的,过程是复杂的。

2)作为设计师或创意设计工作者,应该具备“设计思维”的能力,并且要懂得设计思维的运作机制。设计思维通常认为有“直觉性体验”、“模糊性判断”、“诱导性推理”、“突破性创新”四种原生类型,而其中“突破性创新”是经常被设计师所关注的,因为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是设计的宗旨。

设计思维的运行机制也是设计师应该关心的问题,它被归纳五点:

一、直观感知与偶发促进。例如菲利普·斯塔克设计的章鱼形的榨汁机,他的灵感来自于童年时对章鱼的兴趣和感知,当他碰到偶然适合的时机促成了他将童年的感知反射到其设计作品中。

二、平行思维与适时整合。

三、施加秩序与选择试点。

四、灵感积垫与跃进转化。智利设计师亚历杭德罗·阿拉维那凭借“未完成(建了一半)的房子” -金塔蒙罗伊住宅斩获2016年普利兹克奖。他的成就或者说灵感来自于他平时的积淀,当一个课题摆在他面前的时候,灵感就可以出其不意的跃升转化。

五、长版原则与灵捷迭代。也就是强化长板,突出优势、突破限制、迅速更新、敏捷适应。

 

3、设计思维对工作的帮助感悟。

笔者作为一名创意人,一直探索关于设计的思维方式和方法的真谛。笔者的日常工作经常会遇到诸如海报招贴设计和广告创意设计等工作内容。通过设计文化的研究学习,笔者更加认识到设计思维的重要性和重要作用。

笔者一直认为:“设计”在某种角度上上而言就是“创新”。通过思维的定义我们知道思维是对新输入的信息与大脑内存储的知识经验进行的一些列心智操作过程。在这一复杂的操作过程中,思维也是关于“新”与“旧”的反应过程。笔者发现设计思维的创新性和广告传播创意概念里的“创意”有异曲同工之妙。著名的广告创意人詹姆斯·韦伯·扬在其著作《创意》一说中对创意的概括为“旧元素,新组合”,-也就是将人们熟知的旧元素,以出其不意的方式重新组合,以便产生新的涵义。这一概念也可以理解为元素的“离散重构”。这也是设计思维在创意思考中的具体体现。另外,设计思维让笔者对想象力、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等有了新的认识,这些也帮助笔者激发创作的激情。

  • 设计文化让笔者以设计批评的高度审视以往,并指引如何创作好作品。

设计是个具有丰富内容的概念。从表现载体上分类,有物质设计和非物质设计;从行业上分类,有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每个设计师无论他所处的行业是什么,都希望能够创作出优秀的设计成果。作为一个品牌及视觉方向的设计师,笔者也希望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设计文化研究学习不仅教会了笔者如何开展设计思维,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以更科学的标准判断设计作品的好坏,让笔者能够以设计批评的角度审视自我,审视设计作品。以下,谈谈设计文化研究学习中笔者在设计批评方面的理解和收获。

 

1、设计批评的理解。

设计批评是设计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设计批评以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即可以传记的方式;也可以对设计作品的功能和形式探讨的设计分析的形式;还可以宏观的文化,诸如功能、技术、经济、社会等角度评论设计的人文价值。设计批评的标准有其历史性,这意味着设计批评与评论者所处的社会发展水平及文化背景有关—“前现代”与“现代”、“后现代”的设计批评出发点和关注的重点是有相当大的差别的。从设计批评的角度看设计,就让我们站在了更高的高度,以更开阔的发展的眼光去评价设计,用设计批评看Ai,或许你会发现,Ai的显著性可能就没那么突出了,究其根本,最核心的能量迸发还是来自设计师,Ai目前看来是很好的助手和提升效率的工具,也为普通人打开了从“想法”到“实现”的窗口,整体提高社会的运行效率。

 

2、“好设计”标准的建立。

如何判断一个设计的好坏,是设计批评的首要问题。不同时期评判设计好坏的标准也不尽相同,这是由设计批评的历史性所决定的。在当代,关于设计批评的标准也是多样化的。有的设计批评者关注人文意识,文化性和市场性;还有的设计批评者会从消费者的满意度,设计的科学性,或者环境作为评价设计好坏的标准。之所以产生各种不同的设计批评标准,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设计批评的标准本身就是分层化的—设计批评的主体、对象、手段等因素的不同必然有不同的设计批评。次要的原因在于设计批评者各自的观点本身就是主观的,设计批评也只能在时间,空间的背景下做到相对客观。当然,关于好设计的标准也有些是被被众多人所认同的,成为公认的标准。在当前,好设计一般被界定为:情感的、未来的、利益的、平等的、社会的、个性的、丰富的......。关于好设计的标准继续被发展,华侨大学熊微副教授在他人的基础上继续完善,提出好设计的“五个一”标准,使人更形象更生动的理解好设计的标准。

一望便知:需求、设计、技术之间的可理解性体现-巧妙对接;

一学就会:在设计操作,使用方面的易用性-离散重构;

一体成型:原创的、未来的、通用的交互性-实时对接;

一点即通:生产、消费、回收的关联性-系统对接;

一贯表里:自然的、浓郁的、特定的文化性-多重语义。

通过“五个一”标准,设计师和创意工作者能够快速的对设计进行评判,也可以用它检测设计成果的好坏。反过来,“五个一”标准也可以促成好设计的思考。

 

3、以往设计成果审视和收获。

通过设计文化的学习研究,笔者的收获颇多。特别是通过关于设计批评和好设计标准的建立,使得笔者不得不回头审视自身曾经创作过的项目。

作为一个以视觉为主要专业的设计师,笔者的工作跟品牌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广告设计等息息相关。笔者曾经为一家位于江苏常州的以研发制造高端不锈钢管的企业—武进不锈,创作品牌的代言形象。工业品品牌营销传播在国际上通常称为B2B营销传播,它与一般的消费品的品牌营销存在很多的差异。武进不锈在中国高端不锈钢管领域处于领先的地位,产品应用在核电、石化、化工、电力、船舶、汽车等非常重要的领域。为了拉开与竞争对手的距离,打造可信赖的品牌形象,并且打破工业品品牌冷冰冰的形象,我们决定为武进不锈创作一个品牌代言形象“IP”。武进不锈阶段的品牌传播策略是“真功夫,好钢管”。我们围绕这一策略展开创意设计,经过了漫长的过程最终我们设计了一个“钢管人小武”的IP形象,并且赋予他鲜明的人物特征。我们创作了“钢管人小武”的三维形象,以动画的方式表现出来,他可以做各种武术动作,也可以以各种口吻诉说品牌故事。此形象一经推出,结合互联网时代的传播特点,在各种媒体上发布后赢得客户的好评和市场的肯定。

今天重新审视此项目,这一设计之所以成功,主要由于做到了以下几点:

从设计批评的标准来看,首先,“钢管人”的设计实现了理念、形式、需求、意义的巧妙对接;其次,以钢管为基本元素,离散钢管的固有形态,重构“钢管人小武”这一新形象,十分易于传播;再者,基于用户使用的“冷冰冰”的不锈钢管产品与“人文化”的钢管人的高反差形象联想,“钢管人小武”的融合设计最终赋予了不锈钢管产品多重语义。

从设计思维角度来看,笔者做到了诸多的突破性创新:内容的创新,表现形式的创新,以及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将创造性、策略性、系统性很好的进行了融合创新,因此能在传播的众多品牌接触点上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来看,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将“功夫”这一中国文化的经典内容转化为“钢管人小武”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表达“真功夫”的肢体动作和语言中。以广告的创意的理论来看,这称为“旧元素,新组合”,即是把功夫与钢管进行巧妙的、有目的、有策略的组合,产生了新的涵义。

今天,如果用Ai设计介入,在平面,三维、视频等媒介物上,可以快速的扩展内容,或许还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设计文化的研究学习,笔者切身感受到对于自身的帮助。它丰富了笔者在设计上的理论体系,提高了理论水平;激发笔者的设计思维能力,学会并使用创新的思维方法。设计文化让笔者以设计批评的高度审视自身,审视以往的设计作品。设计文化让笔者以更系统的专业储备,更激情的创作欲望,更自信的创作底气面对Ai时代的设计挑战。

 

关于博扬

选择我们,客户就等于拿到了市场竞争中的强大品牌利器。 我们第一个提出工业品品牌营销的概念,第一次将工业品品牌营销的实践进行到底。我们不懈坚持14年,对工业品品牌营销的理论和方法潜心钻研,变为行业共识。我们14年专注聚焦,精通8大工业品行业,每年只为10家客户提供最深度的服务,是众多行业标杆品牌的幕后打造者。如果您想了解更多信息,欢迎联系我们,或关注我们在微信、微博官方平台。

如果您需要更多信息,请联系:
E-mail:800@beyon.net

或者可以随时关注我们的网站
www.beyon.net